憑借大數據和5G技術,“世界500強”魏橋創業集團將五個“世界首次”落地,在無人化、智慧化的道路上“再下一城”;依靠產研合作和海外收購,“單項冠軍”開泰集團實現了從“蕓蕓眾生”到“鶴立雞群”的跨越;打破瓶頸,西王特鋼最終與中科院“聯姻”,后者正式成為股東。
魏橋、開泰、西王的實踐,代表著“中國百強縣”山東省鄒平市的三個轉型特色。長期以來,這個位于山東省中部偏北,總面積僅有1250平方公里的縣級市擁有一顆遠超其縣域面積的雄心——不但培養出了“世界500強”企業,還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鋁業生產基地,世界最大的棉紡織產業基地,成為亞洲最大的食用葡萄糖、玉米油、無水葡萄糖、麥芽糊精生產基地。
過去是榮耀,也是包袱;未來孕育著輝煌,也暗藏著風險。站在關鍵的時代節點上,這座“中國百強縣”的轉型之路怎么走?
破舊立新:向智能化要效益
走遍魏橋紡織智能車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即使“走馬觀花”,但8.5萬平方米的面積也足以讓參觀者花費半小時以上。
偌大一個紡織車間,咱見不到幾個工人?尋根究源,魏橋集團綠色智能紡織一體化項目負責人陳以軍告訴科技日報記者,“紡織業曾是勞動密集型行業的代表,萬錠用工數量高達幾百人。但借助智能化、自動化技術,我們將幾百人降到了十人。”
“萬錠用工十人”,這一數字創造了紡織界的“中國記錄”。而紀錄背后,是這座車間對大數據、AI、5G等現代技術的運用。陳以軍掏出手機向記者演示,我們建成了首條與供應鏈、技術專家、產品客戶端、公司管理層“四方一體”的5G遠程運維管控系統。一旦產品出現問題或者生產線缺貨,遍布全球的專家、供應鏈馬上反應,“查漏補缺”;而在棉紡織領域首次植入大數據平臺系統,將有效數據實時反饋給車間,確保訂單生產過程全流程跟蹤。記者了解到,類似的“世界首次”,這座車間里共有五項。
作為傳統工業大縣的鄒平,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,很少另起爐灶、改換門庭,而是堅持轉型、升級雙管齊下,在“破舊立新”中煥發新朝氣,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“打樣”。
布局全球:傳統行業走出“小巨人”
當超細粉末借助氣體力量從噴槍噴薄而出的瞬間,這些細小顆粒將完成一次化繭成蝶的蛻變。彼此之間毫無關系的顆顆粒子猶如手拉手的“好兄弟”聚合而成了三維網狀結構,一層耐磨、耐高溫、耐腐蝕的特殊防護膜就這樣神奇地形成了。
這一幕的“操刀手”、中科院金屬所表面科學與工程首席科學家熊天英,現在的身份是開泰集團特聘專家。在開泰集團的產品展示大廳里,熊天英連同其他十幾位專家的圖片,被擺在最顯眼的位置。專家們助力,開泰集團當家人張來斌和同事們的努力,讓后者完成了一個個重量級成果的轉化,成為工信部眼中的“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培育企業”、“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”。
不過,從“小作坊”成長為“亞洲最大的金屬磨料生產基地”,產學研合作并不能解釋在開泰身上發生的一切。人們還記得,八年前的11月9日,立冬剛過,張來斌以1475萬美元“抄底”購入愛博特全部股權;此后,又將荷蘭86年歷史的賽博公司、澳大利亞巴博公司納入麾下,完成了初步的國際化布局。
利用“愛博特”們的力量,開泰將Q69系列鋼板預處理線由原處理鋼板寬度4.5米提升到5.5米超寬鋼板,進入國際領先行列;將Q32系列履帶式拋丸清理機裝料系統進行了全自動遠程遙控改進……
地處縣域,卻擁有全球視野;運轉資源,不失去轉瞬機會;以人為本,但求所用。這是鄒平企業家群體呈現出的價值觀。